实体层
使用物理手段链接电脑,如光缆,wifi。
链接层
规定了电信号的解读方式。
-
以太网协议
以太网规定,一组电信号为一个数据包,也叫做
帧
,每一帧都分为标头(head)
和数据(data)
。标头包含了局书包的一些说明项,包括发送者、接受者、数据类型等。数据则是具体的发送内容。 -
MAC地址
MAC地址实际为数据包的的发送和接收地址,每一个网卡在出厂时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MAC地址。
-
ARP协议
数据报文必须封装成帧才能通过链接层发送,帧必须包含对方的MAC地址,ARP协议可以通过解析对方的IP地址来获取MAC地址
-
广播
以太网是通过广播的方式向本网络的所有计算机发送数据帧,计算机自己判断是否为接收方。
网络层
互联网是无数子网络共同组成的一个巨型网络,否则互联网将会收到每个人发送的包,那将会是灾难!
-
IP协议
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。为每一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,判断两台计算机是否处于同一个子网络
-
子网掩码
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,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的解析方式。
IP地址172.16.254.1,如果已知网络部分是前24位,主机部分是后8位,那么子网络掩码就是11111111.11111111.11111111.00000000,写成十进制就是255.255.255.0。
传输层
建立"端口到端口"的通信。每个应用只取自己所需特定端口的数据
UDP
比较简单,容易实现,但是缺点是可靠性较差,一旦数据包发出,无法知道对方是否收到
TCP
-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
客户端发送ACK发起连接→→→服务端发送SYN+ACK确认连接→→→客户端发送ACK确认连接→→→连接成功 - 断开连接的四次挥手
客户端发送FIN→→→服务端收到之后发送ACK确认→→→服务端发送FIN→→→客户端发送ACK确认→→→断开成功
应用层
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。最高的一层,直接面对用户。它的数据就放在TCP数据包的"数据"部分。
❤️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,谢谢!❤️